「百年反思」:學習加拿大早期華裔移民貢獻成為安省中小學必修課 

Nancy Siew和她的團隊,包括Samantha Chow和Emily Law,一直在努力編寫關於早期中國移民的貢獻和犧牲的教材,以納入安大略省擴大的教育課程。

不同族裔學生都可以從這些知識中受益,以發展更公平的社區 。 

加拿大幾乎是在太平洋鐵路建成後立即通過人頭稅等政策禁止中國移民,這條鐵路的建成犧牲了數千名中國勞工的生命。 1923年頒布的《華人移民法》(也稱排華法案)是反華種族主義的頂峰; 儘管該法案於 1947 年被廢除,但加拿大華人反對種族主義的鬥爭持續了很多年。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有多少新一代移民和華裔青年學生了解這段歷史呢? 

加拿大前公民法官、旺市居民蕭美珍相信,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排華法案以及由此帶來的華人移民的艱辛和掙扎,因為這是加拿大歷史的一部分。 

蕭美珍一直致力於通過各種努力讓加拿大人了解早期華人移民的歷史,其中之一就是說服教育部長萊切將這段歷史納入安省的教育體系。 

根據約克教育局(YRDSB) 2021-22 年學生和家庭學校氛圍調查,教育局內36% 的學生是東亞裔——包括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和台灣人——構成了最大的群體種族,不過學生們似乎對他們的祖先在加拿大的經歷並沒有全面的了解。 

從小學到高中都在YRDSB學校就讀的全加華人協進會(平權會)多倫多分會項目協調員楊倩茹表示,雖然她隱約知道華工負責修建了太平洋鐵路最困難的路段,但並沒有意識到這背後的真正意義,直到後來的工作經歷填補了這一空白。 

「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那段歷史,包括《排華法案》是如何成為唯一一個動用國家權力來製裁某個族裔群體進入加拿大的立法,有多少人因此被迫與家人失散多年,許多人在沒有家人的情況下去世,還有華人無法獲得公平的住房和就業機會等等。」 

在學校裡學習這段歷史時,楊倩茹覺得課程本身和老師都融入了加拿大的「形象」,使其一夜之間變得「友善」。「我們還將針對亞洲人的種族主義視為過去的事情,我們已經’從中吸取了教訓’,並且永遠不會再回到過去。」她指出,這種論斷顯然是錯誤的,因為COVID -19 期間的種族主義席捲了全國。 

YRDSB公立學校老師Jaclyn Wong贊同楊倩茹的觀點,指出在課堂上講述這段歷史,並深入挖掘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以確保歷史不再重演,是非常必要的。 

「太平洋鐵路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中國勞工的貢獻,它更凸顯了工作場所的歧視、生命的喪失和反亞裔情緒的加劇,這與今天的學生息息相關,因為種族主義在加拿大仍然存在,」她說。 

在蕭美珍的積極倡導下,安省教育部決定將排華法和人頭稅相關的例子和樣題納入中小學課程的必修課中。 

萊切在一封電子郵件回復中表示:「我們正在採取行動,確保所有學校都能從擴大的課程中受益,了解亞裔對我們國家做出的積極貢獻。隨著近年來反亞裔種族主義的抬頭,我們相信加深對過去的了解將有助於我們為所有學生製定積極的前進道路。」 

蕭美珍和她的團隊頌華會(Tribute to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Canada Foundation)為這些必修課所創建的課堂資源包含照片、視頻、書面故事、手工藝品和工藝品。 此外,YRDSB及其社區合作夥伴舉辦的關於華人社區的展覽將於秋季在萬錦博物館開幕,並將在未來兩年內在約克區當地博物館和圖書館巡迴展出。 

「我希望通過學習這段歷史,收穫的不僅是紀念和感恩,」蕭美珍說,「更希望加拿大人攜起手來建設一個更加和諧、包容和相互尊重的國家——同一顆心,同一個加拿大。」 

原文見此 

Copyright ©2019 TYRLC. All rights reserved. | CoverNews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