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get-cuts-money-wallet-credit-squeeze-522549_1280

2019年,擁有187個成員國的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 ILO) 慶祝成立100周年。聯合國歷史最悠久機構之一的國際勞工組織利用這一機會再次呼籲,改善機會和工作條件,社會保障和集體談判權利。國際勞工組織的「未來工作全球委員會」(2019年,2)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未來工作議程,通過將人及其工作置於經濟和社會政策和商業實踐的中心,加強社會契約」。

由於工作世界始于家庭,這包括呼籲進行新的投資,更均勻地分配無酬照護工作,從育兒假到公共照護服務,從而真正增加工作場所的機會;通過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為提升/增加技能提供機會,實現終身學習的普遍權利;積極的普遍社會保障,支持人們在生命周期中的需求;對工作制度作新投入,從條例和雇用合同到集體談判和勞動檢查制度;擴大「時間主權」,即脫離工作的權利和在工作時間上有更大的自主權;以優先考慮人類福祉的方式利用技術——人工智慧、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規範工作世界中的數據使用和演算法問責制。

普遍勞工保障

委員會(2019年,3)還呼籲建立普遍勞工保障:所有工人,不論其合同安排或就業狀況如何,都應享有基本工人的權利、「適當生活工資」(國際勞工組織《章程》,1919年)、工作時間最高限額以及工作安全和健康。他們強調需要採取緊急行動,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工作和變革性投資的國家策略。

這種對生活工資和基本權利的呼籲,與大多數工人在工作場所面臨的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包括分包、離岸外包、將全職工作轉為兼職和臨時工作,以及將直接雇員重新分類為獨立承包商。這就是經濟學家David Weil (2014) 所說的「四分五裂的工作場所」。他們引進新技術來裁員,並採用「準時」的調度方法,更準確地調整工作時間。在某些領域,如醫療保健,工人被迫長時間工作和做兩班次。在其他員工(如零售業)中,員工通常沒有足夠的工作時間,甚至可能不得不與其他員工競爭才能分配得班次(Clawson and Gerstel 2014, Lambert, Haley-Lock, and Henly 2012) 。

由於新自由主義改革放鬆了對工業和勞工法的管制,雇主能夠實施其中一些策略。「勞工靈活性」確實成為新自由主義平臺的板塊。雇主和決策者攜手重寫法律法規,結果是雇主和投資者的權利增加,工人的權利減少(Luce 2014)。最後,許多國家的雇主及其協會積極致力削弱工會。「防止工會」產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美國蓬勃發展,並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國際產業(Logan 2006年)。結果是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工會密度下降。

國際勞工組織最近的一份簡報(Xhafa 2018)發現,在集體談判覆蓋率占總就業比例方面,加拿大未能突破進入前20名。加拿大這一比例為27%,與日本、南非和英國的集體談判覆蓋面處於中低水準。集體協定將法治延伸到工作場所 (Doorey 2017)。它們賦予工人某些權利,並限制雇主的專橫權力,如申訴仲裁機制,賦予工人正當程序和公平待遇等權利,除非通過法院,其他工人不會享有這種機制。而且,由於工會提高工資和福利的底線,這些收益無疑是工會歷來遭到雇主和政府反對和繼續反對的主要原因之一。工會還在當地勞動市場或部門造成「溢出效應」,這會給

周圍非工會工作場所提高工資帶來壓力。這往往迫使雇主調整工資,以保持在勞動市場上的競爭力,往往也是為阻止工會的成立。

除了工會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好處 ,例如,更高工資、退休金和福利、工作保障、培訓、透明度和正當程序等;工會工人在為工人階級社區的利益制定社會政策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加強社會工資,通過稅收制度重新分配財富,人們獲得如同工資「補貼」的公共服務或福利。工會工作場所的報酬總體趨於公平,工資較低的工人的工資相對較高,婦女、年輕工人和種族群體的工資差距較小。工會工人也更有可能是全職的、長期的,並且為雇主工作更長時期。最後,工會環境往往更安全,嚴重傷害、行動不便、因傷害索賠而損失的時間等的比率較低,而且支援服務範圍更廣。

工會還能夠在工作場所之外施加政治壓力,例如對平等薪酬和同工同酬,低估婦女和其他群體的職業隔離,提出一系列要求,努力改變人權立法和同性配偶福利。正如Susan Hayter and Jelle Visser(2018:4)所言:人們認為,雇主和工會之間談判的規範和規則應普遍適用。但在新自由主義的到來,如果曾經如此,情況就不再如此了。

在加拿大,過去三十年來,按性別、年齡和行業排列的工會成員構成發生了重大的結構性變化。自1980年代以來,公共部門工會成員的比例超過了私營部門的工會密度。從19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初,公共部門工會密度相對穩定,徘徊在72%左右,而加拿大私營部門的工會總密度則從26%下降到略高於18%。自2011年以來,私營部門工會密度已降至16%左右,而公共部門密度總體保持穩定(加拿大統計局,2019年)。換句話說,雖然公共部門的工會比率在過去三十年中保持了相當穩定,支持工會總密度(約30%),而私營部門的工會化幾乎減少了一半。

在美國,這種模式是相似的。今天,有1,470萬工人加入工會。工會密度在1955年達到35%的高峰,此後一直在下降,儘管這掩蓋了某些有趣的模式。2018年公共部門工會密度為33.9%,而私營部門僅為6.9%。和加拿大一樣,公共部門成員的數量也超過私營部門。全國密度數據掩蓋了各州之間的巨大差異。事實上,超過半數的工會成員居住在七個州: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州、密歇根州、紐約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華盛頓州(美國勞工部,2019年)。

工會工人的角色

工會密度數據可以揭示可能組織工會的程度,但它也說明了工會工人通過更廣泛的談判和協調能夠有效減少不平等,改善工作條件和擴大收入分配的方式。

通過集體談判使工人進步,說明了在代際階級鬥爭中爭取和贏得資本主義階級的讓步,不是雇主給予的優惠待遇或國家的仁慈。低工資工作日益擴大的同時,工會增長停滯,反勞工立法咄咄逼人,政府一般開支和公共服務開支大幅削減,也就是說,緊縮沒有結束。(Evans and Fanelli 2018; Albo and Fanelli, 2014)

正如Kris Warner(2013: 111)所言:

雖然大量工會的製造業工作流失是(美國和加拿大)私營部門工會比率下降的一個因素,過分強調這一點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因為它無法解釋,工人無法實現他們將新工作納入工會的願望。相

反,在這兩個國家,雇主有效反對工會化的能力增強,提供了一個更令人信服的解釋。在美國,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在加拿大,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與工會的組建方式的改變有關。

儘管在形式和功能上是千變萬化的,但國家經常是新自由主義反勞工改革的總設計師:有時從上面實行緊縮政策,或從下面領導指責,有時創造條件,使資本領導對工人階級機構的攻擊。結果是實際工資持續下降,侵蝕工資總額份額。與戰後的階級妥協相反,有工會勞工幫助增加社會開支,施加政治壓力以要求更累進的稅收,和改善所有工人平等的能力陷入死胡同。如果趨勢繼續下去,在專制的新自由主義時代和激進右翼民粹主義者重新抬頭,可能對勞工產生重大影響。(Thomas and Tufts, 2016; Greenhouse 2019; Albo et al., 2019)

較高的工會加入率與增加民主參與之間的相互關係,得到了一貫的實證支持(Sojourner,2013年)。正如Alex Bryson及其同事(2014年)最近所言,工會成員歷來比非會員更有可能參加選舉,培養了更廣泛的公民文化和參與民主政治。工會成員也更有可能投票和參與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的公民行為,包括簽署請願書、參加公共會議和(或)為政黨做志願者。與以前的研究一致,Bryson等人指出,公民參與人數減少的擴大也與工會密度的下降,和更多的集體脫離正式政治參與同時發生。換言之,有更高的工會化率的民主管治,往往有助於對民主政治的終身依附。隨著北美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工會密度停滯不前或縮小,低工資工作增加和政治兩極分化對民主的影響已成為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挑戰新自由主義的「常識」固然重要和必要,但對抗更廣泛的資本主義環境也同樣重要,因為資本主義環境使工人依賴于資本的必要性。在這方面,工會是矛盾的機構,提高工人利益,但很少挑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權力關係 (Fanelli and Noonan, 2017)。正如James Rinehart(2006年,203-4)所指出的那樣,雖然工會可能會蠶食權力邊緣,它們不會改變作為資本主義階級權力根源的勞工的從屬地位。當然,工會仍然是工人能夠影響工作場所內外變化的少數機制之一。但是,如果工會要深化和擴大其政治影響力和組織能力,它有責任更廣泛地振興工人階級政治,像體現生活工資運動(Evans et al., n.d.; Luce 2017) 。

戰後的福利國家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數百萬人要求變革。如果勞工要擺脫政治癱瘓,這取決於更廣泛的社會民主政治的更新,不再有權力或影響力的人越來越成為進步政治的障礙,而不是進步政治的工具;植根于交叉的階級政治,優先建立新機構,參與直接行動,競選公職,在我們的工作場所和社區組織起來。換句話說,一個既面對右派的專制/反民主政治,又超越激進中心主義的衰弱「後政治」的策略(Mouffe 1998) 。自由民主資本主義正在失去合法性。但接下來可能是一種右翼民粹主義形式,由民族主義政客和尋求封閉邊界的運動支持,並指責移民和貿易造成經濟不安全。工會會否關注保護主義還是國際主義?工人階級運動能否跨越國界團結起來,從根本上改變階級權力關係的平衡?

參考資料: · Albo, G. and C. Fanelli (2014). Austerity Against Democracy: An Authoritarian Phase of Neoliberalism?Teoria Politic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y and Politics, 2014, 65-88.

· Bryson, A., R. Gomez, T. Kretschmer and P. Willman (2014). What Accounts for the Union Member Advantage in Voter Turnout?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2002-2008. Relations Industrielles/Industrial Relations, 69(4), 732-765.

· Clawson, D. and N. Gerstel (2014). Unequal Time: Gender, Class, and Family in Employment Schedule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 Doorey, D. (2017). The Law of Work. Toronto: Elgar Publishing. · Evans, B. and C. Fanelli, eds. The Public Sector in an Age of Austerity: Perspectives from Canada’s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Montreal and Kingst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 Evans, B., C. Fanelli and T. McDowell, eds., (forthcoming). Living Wage Movements in Canad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Resistance and Alternatives to Low-Waged Work.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 Fanelli, C. and J. Noonan (2017). Capital and Labour. In Schmidt, I. and C. Fanelli, eds. Reading Capital Today: Marx After 150 Years. London: Pluto Press.

· Greenhouse, S. (2019). Beaten Down, Worked Up: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merican Labor. New York: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 Hayter, S. and J. Visser, eds. (2018). Collective Agreements: Extending Labour Protection. Geneva: ILO.

· Himelfarb, A. and J. Himelfarb, eds. (2013). Tax is Not a Four Letter Word: A Different Take on Taxes in Canada. Waterloo, ON: Wilfrid Laurier Press. ·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2019). 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Work.

· Lambert, S, A. Haley-Lock, and J. R. Henly (2012). Labour Flexibility and Precarious Employment in Hourly Retail Jobs in the U.S: How Frontline Managers Matter. In C. Warhurst et al., eds., Are Bad Jobs Inevitable? Trends, Determinants and Responses to Job Qual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 Luce, S. (2014). Labor Movements: Global Perspectives. Wiley. · Luce, S. (2017). “Raising Wages.” Alternate Routes: A Journal of Critical Social Research, 27, 12-20.

· Mouffe, C. (1998). The Radical Centre: A Politics Without Adversary. Soundings, 9, 11-23.

· Rinehart, J. (2006). The Tyranny of Work: Alienation and the Labour Process. Toronto: Nelson.

· Sojourner, A. (2013). Do Unions Promote Electoral Office-Holding? Evidence from Correlates of State Legislatures’ Occupational Share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66(2), 467-486. · Statistics Canada (2019). Table 14-10-0132-01, Union status by industry.

· Thomas, M.P. and S. Tufts (2016). Austerity, Right Populism, and the Crisis of Labour in Canada. Antipode, 48(1), 212-230. · US Department of Labor (2019). Union Members Summary. · Warner, K. (2013). “The Decline of Unio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ome Lessons from Canada.” Labor Studies Journal, 38(2) 110–138.

· Weil, D. (2017). The Fissured Workplace: Why Work Became So Bad for So Many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Improve It.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Xhafa, E. (2018). ILO Brief No. 3 –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non-standard forms of employment: Practices that reduce vulnerability and ensure work is decent. Geneva: ILO.

本文作者:

Carlo Fanelli(約克大學助理教授)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Work and Labour Studies at York University. He is the co-editor (with Mark Thomas, Leah Vosko and Olena Lyubchencko)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Canadian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New Millennium, and (with Bryan Evans) The Public Sector in an Age of Austerity: Perspectives from Canada’s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He is the editor of Alternate Routes: A Journal of Critical Social Research and maintains a blog at carlofanelli.org.

Stephanie Luce (紐約城市大學教授)is Professor of Labor Studies at the School of Labor and Urban Studies, and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the Graduate Center,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he is the author of Fighting for a Living Wage, and Labor Movements: Global Perspectives.

英文原文載刊於 socialistproject.ca

Copyright ©2019 TYRLC. All rights reserved. | CoverNews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