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美學者議論不固定就業

多倫多懷雅遜大學與UNIFOR工會將於本月中旬合辦「加拿大中國勞工論壇暨會議」,探討「不固定工作」這個全球性趨勢出現在兩國所帶來的問題及應對方法。主辦單位特地邀請多名來自中國、美國及本國學者和專家聚首交流。

由懷雅遜大學(Ryerson University)「UNIFOR工會社會公義及民主金丁教席」(UNIFOR Sam Gindin Chair in Social Justice and Democracy)與UNIFOR工會共同主辦「加拿大中國勞工論壇暨會議」,將於本月17日至18日在懷雅遜大學舉行,「體面工作」(decent work)和勞工權益會是研討焦點。

UNIFOR工會全國主席戴家偉(Jerry Dias)在論壇公布中表示,早於2011年10月,懷大當時已舉辦了一次名為「與在中國的工人建立團結」論壇。過去四年來,環球勞工重組大勢已深化,「不固定就業」(precarious employment)成為了各地工作場所的新常態。因此,勞工界和社區活躍人士應就現況作出檢討,並探討如何在環球資本主義和企業議程的大環境下,發掘動員爭取體面工作的新策略。

戴家偉又謂,希望透過今次研討活動,會與者可辨識應對不固定就業問題之不同角色和方法。在環球北與環球南之分野背景下,身處北美洲的加拿大沒掌握所有問題的解決辦法,加中兩國在這方面有很地方是可以互相學習。

為期兩天論壇與會議將探討多個議題,包括在不穩定臨時工年代為尊嚴和體面工作而組織工會、不固定就業的跨國現實、工人爭取具體面工作的成功與挑戰、為爭取公義而組織工會和談判、為爭取體面工作而建立跨國團結力量。會與者探討這些議題時,將會引入加中兩國情況和具體個案。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一批分別來自本國、美國及中國學者和專家出席今次研討活動,當中包括滿地可大學教授Gregor Murray、懷雅遜大學教授Tim Bartkiw、多倫多大學Jennifer Chun博士、多倫多工人維權中心組織幹事劉碚溪、加拿大勞工議會代表Mariam Abou-Dib、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勞工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關少蘭,以及多名中國大學教授和勞工法律專家。

現掌多倫多懷雅遜大學「UNIFOR工會社會公義及民主金丁教席」的吳溫溫博士表示,「不固定工作」是一個全球性趨勢和現象,現今在中國也出現。

吳溫溫以「半滿的水杯」來形容中國勞工待遇的改善狀況。對改進的速度能否符合現今中國工人的需求,吳亦抱有疑慮。

她指出,中國近年勞工待遇和條件的確是有所提高,政府亦引入最底工資等相關保障勞工的法則。原先在中國開設的「血汗工廠」,今時今日有很多已遷往亞洲其他國家如尼泊爾、緬甸和孟加拉,但仍有不少依然在中國營運,並且繼續剝削員工。中國現時經常出現工潮事件,但工人因面對僱主無理對待而發動工潮時,卻往往遭遇政府打壓,工潮更會被標籤為「社會動亂」。

但在過去也有很多工潮個案均顯示,中國工人面對看似是一面倒的惡劣形勢,仍然能夠有效地組織團結力量與資方抗衡,甚至成功達到改善待遇的目標。該些個案就值得加國勞工界學習。

她又說,各地民眾皆希望可以安居樂業,但「樂業」的定義究竟是甚麼?有甚麼途徑去達到「樂業」?由政府立法釐定合理工作條件是一種方法,工人維護權益和尊嚴去組織工會又或者罷工是另一種方法。希望透過今次論壇會議,加中兩國人員可就各自面對的最新情況作出交流和學習,並且得出一些共識。

參閱論壇暨會議詳情請點擊鏈結
Canada China Forum on Decent Work & Labour Rights

Copyright ©2019 TYRLC. All rights reserved. | CoverNews by AF themes.